第182章 改革族学
李长青来到荣喜堂
这次比上次人还全,
不止贾母,贾赦和贾政也在,三代的荣国府男丁贾琏、贾宝玉、贾环都在,甚至贾兰这个四代也在。
此外就是一群女眷,邢夫人、王夫人、王熙凤、李纨,惜春、探春、迎春、林黛玉,
李长青还见到了薛宝钗。
薛宝钗比林黛玉来得晚一些,这段时间李长青一直在忙科举的事,虽然听说薛宝钗来了,却还是第一次见。
薛宝钗也很漂亮,和林黛玉相比,林黛玉多娇柔,而薛宝钗则属于端庄大方的美。
李长青向众人见礼,
贾母笑吟吟地叫李长青过去,拉住李长青的手笑着道:“瞧瞧这孩子,上次见还带着几分书生气的腼腆,如今中了秀才,眉宇间都透着清亮!”
转头对着邢夫人、王夫人笑道,
“咱们府里的子弟,若都有蓉哥儿这份上心劲儿,何愁不成器?”
说罢又拍了拍李长青的手背,
“往后常来园子里走动,老太太这儿总给你留着爱吃的糕点,也多指点指点宝玉他们学问。”
贾赦在旁边道:“蓉哥儿算是出息了,读书读出了些名堂,比那些整日只知遛鸟斗蛐蛐的强多了!”
说到这里扫了一眼贾琏,
贾琏吓得一缩脖子,
贾政起身走到李长青面前,神色庄重却难掩欣慰。
“蓉哥儿,科举之路虽难,你却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。”
目光扫过贾宝玉、贾环、贾兰几人,道:“读书非为虚名,是为明事理、立品行。你们当以蓉哥儿为榜样,每日的功课不可懈怠,莫要辜负了家族期许。”
“人家蓉哥儿能把秀才考下来,你们就该多学学,别总让长辈操心!”
贾宝玉被说得不敢抬头,贾环更是瑟缩在后边,也就贾兰神色还算从容。
李长青看看贾宝玉、贾环、贾兰几个,
笑着道,
“我这次过来,给宝二叔、环三叔,还有兰弟弟带了些东西,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,都是我平日学习时自己临摹的《千字文》《三字经》,送给他们当做礼物。”
“琏二叔已经不读书,就不送了。”
说着从袖口里拿出三个折叠书册,
递给贾宝玉一本《千字文》,递给贾兰一本《三字经》,递给贾环一本《弟子规》。
“科举不止靠读书,还要有一手好书法。”
贾政最喜好书法,赶紧从贾宝玉手里拿过《千字文》打开看起来,看过之后不禁赞叹道:“好字,蓉哥儿的字已经有大家风范了,难怪科举能取中,哪怕文章弱上三分,有这书法在,考官也要给中上评价。”
几个册子在众人手里传阅,
众人纷纷夸赞蓉哥儿的字真好。
贾政又看向贾宝玉、贾环、贾兰三人,要求他们今后努力练字,不求达到李长青的水平,但也不能太差,不然会影响科举。
贾宝玉和贾环的脸都有些难看,
没想到过来看个热闹,无缘无故被教训一顿。
送完字帖书册,
李长青又说道,
“正好今天老太太在,大老爷和二老爷也都在,孙儿正好有一件事想和你们商量商量。” 李长青说道。
“哦,什么事?”
贾母问道,
“是关于咱贾家族学的事,我有意振兴族学,为贾家子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,让贾家子弟多些出头机会,准备对族学改革一番。”
“改革” 一词并非现代词语,早在唐宋就多有运用,意为调整、完善礼仪和制度,和现代意义相差不大。
“蓉哥儿打算如何改革?” 贾政问道。
“族学以前是由代儒太爷负责,可他老人家毕竟年岁大了,精力已有些不济,而且如今科举与几十年前的情况变化很大,我觉得族学子弟需要年轻些的教师来教授才好。”
“还有就是族学的规章制度也要加强,”
“咱们也不必标新立异,我决定借鉴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、钟山书院的规矩来制定就行,我已经写了一份规章,请老祖宗和两位老爷看看。”
说着又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,
贾政接了过去,轻声读了出来,
贾家族学校规:“立德树人、潜心治学”。
规范日常言行,要求学生言行举止符合礼仪,待人谦逊恭敬。如 “见师长,必肃衣冠,端拱而立”,与同学相处需 “和睦同心,切磋砥砺”,禁止争吵、傲慢等行为,要求学生 “居处必恭”“步立必正”,从日常细节培养修养。
学习内容依旧以儒家经典为核心,兼及诗词、算学、史书、诸子著作等。要求学生 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每日必须完成固定学习任务,如背诵经文、撰写心得、练习写文章等。
日常纪律严格要求,族学对学生的作息、生活行为有明确约束,避免散漫度日。
作息时间遵循 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 的规律,规定固定的起床、上课、自习、休息时间。李长青还规定了中午不许回家,到时候族学管一顿午饭,午饭后简单休息半个时辰就要继续上课。
不得随意请假旷课,没有特殊理由不给假;不得带仆从进入族学;还有一项就是,所有人统一穿校服,全部穿青灰色书生袍,避免出现学生攀比而影响心态。
最后一项是惩罚机制,规定写得很详细:轻度违规如迟到、背书不熟练、言行不端,通常会被 “罚站”“罚抄” 或被教师约谈,督促其改正。
中度违规如无故缺勤、不参与讲会、与同学争吵斗殴,会被打手板体罚,并同时被罚参与书院杂务,如整理藏书、打扫庭院,以磨练心性。
重度违规如违反伦理道德(如不孝、欺师)、学术作弊抄袭文章、散布不当言论,会被 “黜逐”,且终身不得再入该族学学习,以此维护族学的学风与声誉。
听了这些规矩,
荣喜堂内众人神情各异,
贾政觉得这样改革很好,虽说增加了一顿午餐,每年还要给学生做两套校服,族里需要多贴补一笔费用,但也不会太多,一年不过二三百两银子而已。
贾赦则无所谓,这事和他没关系,他漠不关心。
贾母心里觉得这些规矩稍显严格了些,但终究没说出口,毕竟贾蓉改革族学也是为贾家子弟好。
女眷和姑娘们则只是听着,她们不用上学,也没资格拿主意,
贾兰听了这些规矩,心里其实是欢喜的,他喜欢读书,但族学有些乱,如果能规范起来,他反而更轻松,省得应付族学里其他人的糟心事。
而听到这些规矩,
贾宝玉和贾环的脸却变得有些苍白,
他们可是在族学读书的,如果规矩变得这么严,那他们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—— 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们玩乐,再也不能偷懒,也不能随便找 “身体不适” 的借口不去上学,甚至中午都不能回家,功课也增加了好多倍,
这、这、这,
这是要逼死人吗?
李长青扫眼看过众人的表现,心里已经大致有了底,他率先问贾政,
“二爷爷,您觉得如何?”
贾政自然是同意的,
当即点头道,
“我觉得甚好,这才有个治家严谨的样子。”
“大爷爷,您觉得呢?”
贾赦的心态是可有可无,反正不用他出钱,李长青在规章里写了,一切费用由族产里出。
“我觉得也不错,这样管教,或许咱们贾家还能再出几个秀才、举人。”
最后李长青看向老太太,
老太太刚想开口,
旁边的贾宝玉却忍不住了,大声喊道:“奶奶,我不同意!如果按照这样上学,那要累死孙儿的!早晨去了一天,晚上回来还有课业,哪还有休息时间?真会累死人的!”
老太太的神情立马松动,
看向李长青,想说说规矩和课业能不能放宽一些,
可不等老太太开口,
李长青先开口了:“老祖宗,这样改革,绝对是为族里的子弟好。您心慈,疼惜孙辈,可古话云‘惯子如杀子’。这些年族学松散,咱们贾家子弟出了几个能拿得出手的?如今我定下这些规矩,不是要苛待他们,是要给贾家子弟找一条能立身的正路。”
而且李长青的话站在道德制高点上,让贾母也不好说什么 ——
难道能说惯着孩子是对的?孩子成了废物也没关系?不希望看着孩子有出息?
她不能,也不敢说这样的话。
贾宝玉见老太太不帮自己,急得直跺脚,
“我不要考科举!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,烦也烦死了!”
“住口!”
贾政猛地一拍桌子,吓得满屋子人都一哆嗦。
他指着贾宝玉,气得声音发颤,
“你可知你说的是什么浑话?家族的未来,不是靠你耍性子就能撑起来的!蓉哥儿为了家族费心费力,你不感恩也就罢了,还敢在这里抱怨,简直是朽木不可雕!”
贾母沉吟片刻,终于点了点头:“就按你说的办吧。”
贾宝玉则是如丧考妣,
他觉得自己以后的好日子彻底没了。
这还没完,
李长青又说道,
“老太太,族学不止要学学问,咱们贾家直系子弟,还要习武。咱们贾家是武勋世家,如果家中子弟一点武功也不学,这是在辱没祖宗传承。族学里的外人咱不管,但咱两府的直系子弟,必须习武。”
听李长青提到 “祖宗传承”,
贾母更不好说什么了,
“蓉哥儿说得在理,在理。”
“多谢老祖宗支持,我只希望咱们贾家能越来越好,这也是我作为族长的责任。”
“支持,你这个族长做得对。”
贾宝玉的脸色更难看了 —— 不止要增加课业和规矩,还要学那些累死人的武功,这是真要他的命啊!
哇的一声,
贾宝玉痛哭起来。